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總廠(簡稱中油濟柴),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唯一的動力裝備研發制造企業;是中國內燃機行業唯一涉足石油鉆探領域的企業;是中國唯一獲得大功率內燃機金牌產品的企業;是中國唯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非道路用大功率內燃機企業;也是中國氣體發動機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
濟柴目前的業務格局形成了“1+4”模式,即核心業務為中大功率內燃機的研發制造,延伸業務包括液力傳動裝置、電氣控制裝置、燃氣動力集成裝置,壓縮機成套裝置等。
濟柴始建于1920年,是我國最早生產柴油機的廠家之一。
1964年,由農業部劃歸石油工業部,轉向石油勘探動力。
1965年,獨立自主研制成功12V190柴油機,填補了我國石油鉆探動力的空白。
1985年,榮獲國家質量管理獎。
1986年,12V190B型柴油機榮獲國家金質獎。
1988年,國內首臺大功率天然氣機在濟柴誕生,填補了中國增壓大功率天然氣機的空白。
1996年,作為中石油首家試點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起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簡稱“石油濟柴”,股票代碼000617。
2006年,濟柴新廠在濟南經濟開發區正式竣工投產。
2009年,濟柴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2009年,260、140系列發動機在濟柴研制成功,形成大中小缸徑并舉的新格局。
2009年,原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天然氣壓縮機廠進行專業化重組,正式劃轉進入濟柴,定名為濟南柴油機廠成都壓縮機公司。這標志著濟南市的工業門類中,又增加了壓縮機制造及成撬業,實現了產業鏈的跨省延伸。
2010年,濟南柴油機廠更名為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總廠。
2010年4月23日,石油鉆井用高性能175系列柴油機在濟柴完成概念設計。
濟柴的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同志曾先后兩次蒞臨濟柴視察;余秋里、劉華清、周永康、賀國強、李源潮、張高麗、李建國等中央領導同志也曾先后到濟柴指導工作,給予了濟柴人巨大的關懷和鼓舞,成為濟柴持續快速發展的力量源泉。
濟柴通過不斷打造“技術研發、市場、制造、供應鏈”四大核心優勢,10余年來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企業實力和價值獲得大幅度提升。
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石油主流鉆井動力制造商,中國非道路用中高速中大功率內燃機規模最大的研發制造企業,中國重要場合和重點項目內燃機發電設備的主要供應商,以及中國海軍裝備定型產品的指定供應商。
濟柴通過了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和HSE管理體系認證,被中國質量協會評為質量信譽3A級企業。先后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國家一級計量單位、全國優秀維修服務商、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優勝供貨商等榮譽稱號。
濟柴已經擁有15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權,全國往復式內燃、燃氣發電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內燃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燃氣發動機工作組、全國石油鉆采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鉆采動力標準化工作部等,均設在中油濟柴。
濟柴多年來著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濟柴特色的核心技術,目前已形成了可應用于多燃料、適用于多領域的陸用機、船用機、氣體機三大系列產品集群,功率覆蓋30-2400kW。中油濟柴現正與奧地利AVL李斯特公司合作開發140、260缸徑柴油機,近期將形成140中等缸徑高速、190大缸徑中高速、260大缸徑中速的三大系列發動機并舉的新格局,功率范圍30kW-6300kW。
濟柴Z12V190B柴油機榮獲國家唯一的大功率內燃機金質獎,氣體機獲中國氣體發動機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殊榮,船用柴油機連年被評為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名牌產品。
濟柴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鉆探、船用動力、可燃氣體利用、電站、機車、軍用等領域,遍布全國油氣田和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出口到美國、日本、俄羅斯、意大利、印尼、新加坡、蘇丹、突尼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市場領域廣、市場份額大的多元化市場格局。
“濟柴”牌柴油機是中國唯一的大功率內燃機金牌產品,各種機械鉆機,電驅動鉆機、復合鉆機及單機泵組動力,能夠在海洋、高原、沙漠、高寒等惡劣環境中正常工作,裝備了中國90%以上的石油鉆井隊。
“濟柴”牌氣體機是目前國內功率覆蓋范圍最廣(30-6400kW),是國內重要的大功率氣體機研發制造基地。其自主知識產權的H16V190、26/40系列大功率氣體發電機組功率達到1000-3600kW,代表了國產大功率燃氣發電設備的最高水平??蛇m用于天然氣、瓦斯氣、沼氣、煉化尾氣等多種可燃氣體,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廣泛應用于油田氣場、各種有氣源場合、天然氣管道壓縮機及其他固定機械動力等領域,先后參加國家和各省市的重點發電項目,裝機容量創全國之最。
“濟柴”牌船用柴油機通過了法國和俄羅斯海洋船級社等國際認證,成為工程船、運輸船、客貨船、漁船、軍艦的理想動力,列入軍品海裝的優選軍品譜,成為海軍新型護衛艦的定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