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磚貼墻,空鼓、脫落主要發生在吸水率小于0.5%的陶瓷磚,譬如全拋釉、拋光磚、微晶石、拋晶磚,而吸小率大于0.5%的磚一般不會存在此問題,如瓷片。陶瓷磚貼墻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發生空鼓、脫落現象。
以下是容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及解決方法
一、 基礎層
封面、地面上殘余的壁紙、粘結劑、浮塵等都會使粘結面產生粘結不良的現象,從而導致空鼓的產生。過于光滑封面無法使底灰層與原有基礎良好接觸,也不利于陶瓷磚的粘結。這類空鼓脫落一般發生在水泥砂漿層與墻體基礎的結合面上。
一.1 舊墻
對于舊墻一定先要徹底清理墻面上的各類污物,再將墻壁鑿毛或用電鉆打毛,然后提前一天澆水濕潤,一般濕度在30-70%進行鋪貼。這樣可以防止墻面上此類空鼓的發生。
一.2 新墻
如基層為新墻時,待水泥砂漿七成干時,就應該進行排磚、彈線、粘貼面磚。
鋪地磚要先鋪平地面,將未涂水泥的地磚鋪在地面,敲平敲實后再將水泥漿涂滿地磚,鋪于地面,保持四塊磚的對角位置齊平。
一.3 復雜墻體
對表面太光滑,涂有防水層的墻體、外墻保溫層的墻體一定要對基礎面做相應的處理,如去掉保溫層、拉毛、掛鋼絲網等手段。
一.4 注意事項
封面上有石灰膏、乳膠漆、壁紙等裝飾物,或地面上有污物,一定要清理干凈,否則水泥砂漿與基層粘結不牢;另外,如果墻體自身有裂縫,應做妥善處理后才可以貼磚,以免后期基本結構裂縫變大導致瓷磚開裂或脫落;此外,對平整度或垂直度差距較大的地面、墻面,還要用水泥砂漿進行找平處理,鋪前還要比較瓷磚的色彩差異。
二、 水泥與水泥砂漿
使用不合格的水泥鋪貼陶瓷磚時,粘結強度不夠,或體積安定性差,發生大量后期膨脹,都可能導致陶瓷磚發生空鼓、脫落。
如果在鋪貼陶瓷磚時選擇了早強型水泥(帶R),盡管合格,但是由于水泥會過早地失去流動性,從而使用水泥砂漿層不能和陶瓷磚完全結合,導致鋪貼一段時間后發生空鼓脫落。
有些水泥泌水性不好,在陶瓷磚鋪貼好后,會在陶瓷和水泥層之間出現一層水膜,從而導致陶瓷磚粘貼不良。
選擇水泥時應盡可能選擇大公司生產的普通水泥,最好不要選早強(帶R)的水泥,另外,水泥的標號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認為PC325水泥即可達到陶瓷磚鋪貼的要求。
與水泥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大規格瓷磚鋪貼后存在溫差應力,季節性的溫差振蕩會造成粘接強度降低。
二.1 砂漿配比
底灰和粘結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中的水的配比過高,會導致干燥后水份流失過大,水泥砂漿鋪設太厚,造成空鼓現象。另外在煙道、衛生間風道、廚衛包了管道的封面上貼磚時一定要往水泥砂漿里面添加108膠,或其他粘結劑增加粘力。在灰漿中砂粒太大的情況下,會導致水泥砂漿與陶瓷磚結合層上應力分布不均勻,從而導致空鼓的發生。
這種類型空鼓、脫落,在水份集中失去的區域或大的砂粒出現的部位出現空鼓,其他部分比較牢固地粘有水泥砂漿。
二.2 密度
因砂漿密度不一致,砂漿在初凝期完成后出現沉降,產生空鼓、脫落。
二.3 黏合強度
須達到1.0以上,而普通的水泥漿或者瓷磚膠,黏合強度只有0.2到0.5左右,達不到要求。瓷片因為吸水率高,材質輕,因此用水泥漿或者是普通的瓷磚膠就能貼好,而且很牢靠,不會出現空鼓脫落的問題。但是拋光磚等材料因為吸水率比較低、規格大、密度大、比重也大,用傳統的粘貼材料去安裝,就不能滿足其鋪貼要求,容易出現空鼓掉磚的現象。
二.4 水泥選擇
夏季裝修的弊端主要在于,水泥砂漿拌好后,沒過多久就干掉,對施工非常不利,會導致地面瓷磚空鼓。
在夏季施工時,選購水泥時要注意水泥的包裝,看包裝袋上的廠名、生產許可證編號、水泥名稱、注冊商標、品種(包括品類代號),標號,凈重量及生產日期等標識是否清楚、齊全。了解水泥的使用期限和凝結時間,一般超過有效期30天的水泥性能就會有所下降。優質水泥6小時以上能夠凝固,超過12小時仍不能凝固的水泥絕對不能使用;
二是注意水泥的手感,細度正常的水泥用手指捻感到有少許細,砂、粉的感覺。要特別留心水泥是否受潮結塊,結塊的水泥性能將極度下降;
三是注意觀察水泥色澤。水泥的正常顏色呈灰白色,顏色過深或有變化有可能是其它雜質過多。
二.5 黏著劑/界面劑
為了迎合追求新潮的消費者,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新的施工工藝,如瓷磚黏著劑,多彩填縫劑等。瓷磚黏著劑(也叫干貼法),是瓷磚不需要預先浸水基面不需打濕,只要鋪裝的基礎條件較好就可以。但是購買瓷磚黏著劑一定要看清適用范圍。
界面劑是一種膠粘劑:一般都是由醋酸乙烯—乙烯制成。具有超強的粘接力,優良的耐水性,耐老化性。提高抹灰砂漿對基層的粘結強度可有效避免抹灰層空鼓,脫落,收縮開裂等問題。
三、 清潔
三.1 鋪貼前
瓷磚鋪貼前必須清洗干凈,尤其是瓷質磚的正面、背面一定要沖洗擦拭并用干凈的清水浸泡瓷磚,直到不昌泡為止,然后取出,待表面晾干后方可鑲貼。必要時在水泥砂漿中摻入水泥重量3-5%的108膠。使粘結的砂漿易和性及保水性較好,并有一定的緩凝作用,不但增加粘結力,也可以減少粘結層的厚度,易于保證鑲貼質量。
三.2 底粉
為了防止在陶瓷磚燒成階段‘粘輥’現象的發生,陶瓷磚生產廠家都會在陶瓷磚底部刷一些背漿上去,但是過厚、過多、面積過大的背漿層卻可能給最終鋪貼時水泥砂漿層和陶瓷磚的結合埋下隱患。鋪貼前一定要清洗干凈。
三.3 背紋
主要是外墻磚產品,由于使用環境復雜,經常處于風吹、日曬、雨淋、冰凍等惡劣環境中,比其它陶瓷磚更容易出現空鼓脫落現象。因此其背紋一般設計比較深,并且為外窄內寬的‘燕尾槽’型,這樣可以保證在磚體和水泥砂漿層發生局部脫落時仍然不會脫落。
四、 浸泡
未充分浸泡的陶瓷磚在鋪貼后吸收水泥砂漿中的水分,水分的減少導致水泥砂漿層與陶瓷磚粘結不牢固,從而發生空鼓的現象。
瓷磚使用前,用干凈的清水浸泡瓷磚,直到冒汽泡為止,然后取出,待表面晾干后方可鑲貼。必要時在水泥砂漿中摻入水泥重量3-5%的108膠,使粘結的砂漿易和性及保水性較好,并有一定的緩凝作用。不但增加粘結力,也可以減少粘結層的厚度,易于保證鑲貼質量。
五、 操作
五.1 程序
基層清掃處理—抹底子灰—選磚——浸泡——排磚——彈線——粘貼標準點——粘貼瓷磚——勾縫——擦縫——清理。施工時,瓷磚必須清潔,粘結厚度應符合施工規范,不得過厚或過薄。粘貼時要使面磚與底層粘貼密實,可以用木錘/橡皮錘輕輕敲擊。產生空鼓時,應取下瓷磚、鏟去原來的粘結砂漿,重新鋪貼。
五.2 順序
鋪磚要先鋪平地面,將未涂水泥的地磚鋪在地面,敲平后,將水泥漿涂滿地磚,鋪于地面,四塊磚的對角位置齊平。面鋪設的順序也有講究。貼地面磚應由內向外貼,如地面有坡度或有地漏,應注意按排水方向找坡;墻磚應從下向上鋪貼,為美觀,最底層的磚應后貼。墻磚貼完后再壓地磚,另外,一面墻不能一次貼到頂,以防瓷磚自重較大,引起塌落。鋪完地磚短時間內不要踩踏。同時鋪貼完后要注意用水養護。
五.3 收縮縫
特別是鋪貼大面積瓷質磚時,更應該注意預留的收縮膨脹縫,確保收縮所需。瓷質磚無特殊工藝要求的,按傳統貼法即可,但在鋪貼中應該注意底層砂漿在敲打排氣后,要檢查密度是否一致,如出現局部松散,要加上砂漿再次敲打排氣,才可在磚背面涂上3MM厚的純水泥漿敲平,完成鋪貼。
國標GB4100-2006規定,陶瓷磚鋪貼時應預留2-5MM灰縫。但目前我國家庭裝修時一般采用不留灰縫的‘密縫鋪貼’,這種鋪貼方式的確具有不會在灰縫中藏污納垢的優點。但是同時也有明顯的缺點。
許多陶瓷磚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但是由于是密縫鋪貼,比較小的直角度或翹曲度就可能導致裝飾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沒有足夠的膨脹縫,在受到熱沖擊膨脹或濕膨脹的作用下,相鄰陶瓷磚之間可能發生應力相擠翹起,從而導致空鼓脫落現象發生,尤其是大規格的陶瓷磚。事實上,理想的填縫劑同樣易于清潔,可以彌補難以清理的缺陷。
五.4 沖擊
瓷質磚吸水率較低,如未與水泥完全粘結時受到大的外部沖擊力(如撬擊等),從而造成磚與水泥兩個不同物體出現分離。
五.5 工程項目
瓷質磚及大規格產品,對于大型工程項目,應做粘結強度試驗,防止盲目施工造成大面積空鼓、脫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五.6 加工磚
加工磚可以采用摸完水泥上面留一公分不貼水泥用結構膠補上,如:瓷磚粘結劑,界面劑、大理石膠等(幕墻玻璃用的膠,結構膠),管道閉合不用填縫劑直接用白色瓷磚膠補;
加工磚的背面撒少量黃沙再刷上界面濟,把處理過的磚立起排好等24小時自然風干后可以正常鋪帖了,鋪貼材料正常按水泥和粘結劑1:1來調和,(夏天和冬天該比例也要適當調整)。
加工磚在加工時兩邊留槽,用鋼絲鋼釘固定鋪貼。
六、 排氣
對于大規格的陶瓷磚,如果鋪貼時底部灰漿厚薄不均勻,出現盆地狀凹陷,粘結時敲擊排氣又不充分,可能在接觸面上出現空鼓現象。
針對這種鋪貼時發生的缺陷,建議在鋪貼時使用特殊的帶齒刮板在粘結面上刮出帶槽的扇形,以保證在鋪貼時有良好的排氣通道。這樣可以解決上述缺陷。
七、 氣候
在試工中還要注意建筑氣候、夏天、由于材料較之平常更為干燥,所以對于地磚、瓷磚等需要經過泡水處理的材料,要延長泡水處理的時間,使其水分接近飽和狀態。這樣,就不會出現在粘接時由于瓷磚干燥而水泥中吸水的情況。從而防止發生與水泥粘接不牢固,出現空鼓、脫落現象,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在冬季還需要注意防凍,冬季瓷磚鋪貼作業面如果受凍、就會出現空鼓。防止的辦法是保證室內溫度、濕度。冬季干燥寒冷、材料容易出現裂縫。因此運輸和存放過程中,不要與其他材料混放。
瓷磚鋪貼過程要預留與其他材質的接縫,以防止因材質冷縮系數不同而出現的裂縫。同時北方地區冬季多刮西北風,瓷磚鋪料中水分很容易流失,因此貼瓷磚時要注意調節室內溫度,防止作業面失水過快而造成干裂的問題。
Comment